成功!西湖龍井、徑山茶宴入選“人類非遺”!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杭州的兩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西湖龍井、徑山茶宴,是“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此,我國共有4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茶為國飲,杭為茶都”,中國是茶的故鄉,而杭州則是中國茶歷史的重要見證者。從陸羽茶經留名到辯才開山種茶,從乾隆四上龍井到如今名滿天下,西湖龍井、天目云霧、九曲紅梅、鳩坑毛尖……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增光添彩,也讓杭州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茶都”。據統計,2021年杭州實現西湖龍井茶產值5.6億元,徑山茶產值達4.2億元。在當下,茶產業儼然成為了助力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
綠茶制作技藝(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她孕育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間,凝聚了西湖山水之精華和西湖茶人之智慧。西湖龍井茶源于唐,聞于宋,名于明,盛于清,揚于今,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稱于世,因而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
西湖龍井茶的制作過程精致細膩,全靠手工完成,一般制作西湖龍井茶,需經過攤放、青鍋、成條、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九道工序,其中“青鍋”和“輝鍋”兩道工序是整個炒制作業的重點和關鍵。
西湖龍井茶茶區的先民和傳承者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逐漸形成了選育良種、勤耕栽培、精細采摘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炒制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鮮明技術特色的炒制手法即西湖龍井茶炒制“十大手法”。這一整套種植、采摘、炒制的工藝充分展示著茶農的睿智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徑山茶宴
徑山茶宴則是徑山寺接待貴客上賓時的一種大堂茶會,它起源于隋唐時期,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歷史。隨著徑山寺的興盛,“徑山茶宴”的儀式規程作為禪院法事、僧堂儀軌,被嚴格地以清規戒律的方式規范了下來。
徑山茶宴從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行盞分茶、說偈吃茶到謝茶退堂,有十多道儀式程序。徑山茶宴發揚了中唐以后大興天下的僧俗士林烹煎茶會的清雅和悅的茶風,融合了禪院清規、儒家禮法和點茶新技法而自成一體、獨具一格,成為日本茶道和近現代茶話會的共同起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是凝心聚力的橋梁紐帶,是堅定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此次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西湖龍井、徑山茶宴)入選人類非遺,對杭州這座文化名城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杭州將用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資源,通過強化創新發展,擦亮“杭州茶”這塊金字招牌,講好“杭州茶”故事,推動杭州“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