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綜合體的文化建設
用現代文明來搞好綜合體的社會文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綜合體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的進步,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繁榮的“綠色化”綜合體的社會環境,形成綜合體社會互幫互助、平等友愛、安居樂業、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使整個綜合體文化具備有素質、有道德、有品位的“綠色化”結構因子,創造出綜合體全新的文化體系,并使這一先進的文化理念切切實實地貫穿在整個的綜合體建設之中,讓綜合體成為新型城市化、城鎮化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黃 健
在新型的城市化、城鎮化進程中,“鄉村綜合體”、“田園綜合體”、“小城鎮綜合體”等作為新綜合體一個有機構成部分,得到廣泛的認同和共識。然而,對此如何進行更為有效的建設和管理,則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和研究的問題。從現狀上來看,一些經濟發達區域的綜合體建設比較有成效,而一些經濟欠發達區域的綜合體建設,則相對來說是滯后的。同時,即便是經濟發達區域的綜合體建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文化建設方面,通常的做法是建文化室、圖書室,或文化禮堂等,有條件的還外加建一些體育健身設施,但所建的這些公共文化設施,大都是形式重于內容,還未能充分地發揮出文化應有的功能和效應。
以鄉村綜合體,或田園綜合體、小城鎮綜合體為例,據相關資料和調研數據顯示,隨著2017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的一號文件的貫徹落實,一些區域依據文件所提出的“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的精神,因地制宜地開始了與鄉村綜合體相關的建設,如打造“田園綜合體”,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建設特色小鎮、特色鄉村的鄉村綜合體。

無錫田園東方(圖片來自網絡)
“鄉田園東方”創始人張誠結合北大光華EMBA課題,發表了論文《田園綜合體模式研究》,并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開始建設“中國水蜜桃之鄉”的陽山鎮落——“無錫田園東方”,是為我國第一個以現代理念建設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又如,在湖南省道縣蔣莫村開始打造“小城鎮綜合體”(農村綜合體),走新型的道路城鎮化,其特點是依據其特有的半山半水的自然生態環境,以打造“湘南最美的隱居山莊”為宗旨,以旅游大開發為方式,進行小城鎮化的建設。此外,還有著重以鄉村旅游休閑為導向而對鄉村進行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多功能、多業態、多效益的集聚,以發展鄉村旅游、提升土地價值、引爆目標市場、推動衍生產業發展為目的的鄉村綜合體建設,有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打造特色小鎮為宗旨的鄉村綜合體建設,其特點是“小”、“組”、“生”。所謂“小”,就是指小規模,原則是宜聚則聚、宜散則散,在規模上不貪大求全,綜合體的每個小組團農戶規模控制在50戶左右,綜合體總規模以100戶至300戶為宜,一般不超過500戶。“組”指的是組團式,采用組團式布局,由幾個大小不等的小聚居組團組合而成,組團之間留有足夠的生態距離和空間,平均距離不得小于30米,組團區間道路寬度不宜超過6米,既適當集中歸團,又相對比較獨立。而“生”,則是指生態化,即充分依托自然地形地貌,各聚居組團自然分布于山、水、田、林、路之間,保留傳統農村的文化、建筑、農田、樹木、森林、魚塘等元素,保留自然優美的生態系統和田園風光。盡量用微景觀來營造生態環境,包括微田園、微景觀、微道路等,避免城市中大草坪、大綠地的做法。

圖片來自網絡
相比之下,在浙江省所發起的打造“特色小鎮”的鄉村綜合體建設,則比較注重“以點帶面”式的發展,其特點是不以單純的行政區劃一個鎮,也不是純粹的以產業園區為一個綜合體,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新興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如杭州的特色小鎮建設,其宗旨就是打造“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功能、社區特征融合疊加的發展載體”,建設“同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企業社區和空間邊界明確的創新創業平臺”,像余杭夢想小鎮,就強調要順應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和 “互聯網+”的發展機遇,省市在未來科技城規劃3平方公里啟動建設夢想小鎮,將其打造為“眾創空間”的新樣板、特色小鎮的新范式和信息經濟的新增長點,建設成為世界級的互聯網創業高地。夢想小鎮堅持“有核無邊”的空間布局和“資智融合”的發展路徑,重點發展互聯網創業和天使基金兩大產業門類,積極推動文化、旅游和產業功能的有機疊加。目前互聯網村、天使村和創業集市三個先導區塊共17萬建筑已經建成投用,一支以海歸系、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新、創業“新四軍”快速集結,一個“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社區”初見雛形。
上述資料和數據顯示,不同類型的綜合體建設,無論名稱如何不同,作為實體的建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較注重在其經濟功能的杠桿作用下,再外加其他功能的建設,如外加其社會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等等,形成以經濟發展為主導的綜合體建設模式。當然,從當前社會發展維度來看,結合不同區域發展的不同境況,探索不同的綜合體建設發展模式,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是,以可持續性發展的價值理念來審視,就不難發現,對于這些綜合體的建設,如果只僅僅單純地強調以經濟發展為主導,把文化只看作是融入其中的一種內涵或一種功能,這種發展的理念是存在著危機的,甚至是不可持續性的。因為不論是特色小鎮,還是鄉村綜合體、田園綜合體、小城鎮綜合體,其文化建設都不應是單純的融入進去的,更不是附加進去的,而應是在所建設的實體中培育出具有歷史繼承性和時代發展性的新文化,成為新時代的一種獨特的綜合體文化。具體的說,新時代綜合體文化建設,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維度來加以考慮:

圖片來自網絡
首先,對于綜合體的文化建設,除了歷史承繼、修復、整理和給予一定的賦予之外,重點還是要注重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培育、轉化和創新,注重結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而進行文化培育,推動它的創新發展,也即要善于打造綜合體新的文化系統,培育出與綜合體獨特的文化性格、心理、氣質和精神品格,形成新的綜合體文化。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談到文化的特性時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依據泰勒的這一經典定義,對于綜合體文化建設來說,培育新綜合體文化就是要在新綜合體這一特定的區域空間生成新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要為該區域空間的人們提供精神生活的支持。一般來說,綜合體文化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精神)文化兩個方面。前者屬于物質的,或有形的物體,如綜合體的建筑、環境、公共文化娛樂、體育設施,如圖書室、體育場所、文化禮堂等。后者則為綜合體的社會文化習俗等,包括該區域的社會心理、價值觀念、道德、藝術、宗教、法律、風俗,以及綜合體居民的生活方式、行為準則等等。綜合體文化是該區域文化發展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構成要素,也是打造該區域文化生活基本理念和重要構成要素。滿足該區域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是綜合體文化建設重要目的,也是提高綜合體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應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在綜合體文化建設上做到以“文化引導人,文化促進人,文化怡養人,文化改善人”為根本的指引,充分體現“文化讓生活更美好”、“文化提升精神品質”的建設和發展的理念。
其次,要對綜合體文化建設具有一種整體的認識,而不只是將文化建設單純地看作是一項附加內容。歷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曾經把城市比喻成一個“磁體—容器”,灌注其中的主要是精神的力量(即磁體),也即文化的力量,它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其貯存的獨特功能(即容器),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資源、文化資源。借用這一觀點,在綜合體建設和發展中,也應充分地發揮文化資源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以使綜合體這個“磁體—容器”的文化功能,就像具有磁體的功能那樣,可以吸引和集聚不同的人群,形成共同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要用系統論的觀念來搞好綜合體的文化建設,具體的來說,應包括五個方面:一是綜合體的歷史傳統和社會、文化發展的價值理念的確立,包括綜合體的空間布局、建筑景觀、人文風情和文化性格;二是綜合體的社會結構和制度組織的建設,這是在制度文化層面上確立綜合體的現代化程度的觀測指數;三是綜合體的文化基礎設施、文化產品的建設,展示綜合體文化建設發展的態勢;四是綜合體的人口構成及其所具有的文化素質,要展示綜合體文化的培育、建設和發展最活躍的因子,提升綜合體文化的精神活力;五是綜合體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的指標確定,這是綜合體文化的內在品格的重要體現。通過這種系統的建設,綜合體的文化系統就將得以真正的建構,新的綜合體文化也將得以真正的培育和建設。

圖片來自網絡
再次,要注重綜合體的自然環境生態與社會人文生態的建設,促進自然與人文的協調發展。生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包括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的內容,二者的協調發展應成為綜合體文化建設的宗旨。有專家強調指出:“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如何避免城市建筑的貪大媚洋現象,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融入現代元素的同時,保護弘揚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綜合體建設同樣如此,特別是在鄉村綜合體、小城鎮綜合體建設中,如何避免像城市建設標準看齊的現象,也同樣是綜合體文化建設中應高度關注的問題。綜合體文化建設既要關注自然環境生態文明的建設,同時也更要關注社會人文生態的建設。如果說自然生態多是指由田園、山川、河流、森林、草原、濕地、海灘等組成的自然環境綜合體,那么,人文生態就多是指由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數千年歷史發展形成的智慧和創造的社會和精神綜合體,它反映出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人的價值追求、精神狀態、社會面貌和發展成就等方面的成就。在綜合體的文化建設中,要基于促進二者協調發展的認識,堅持文化本位原則,全面樹立現代文明的價值理念,而不是簡單的進行文化的移植、附加或賦予。因為作為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現代文明,是推動新時代綜合體發展的最重要的文化力量。用現代文明來搞好綜合體的社會文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綜合體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的進步,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繁榮的“綠色化”綜合體的社會環境,形成綜合體社會互幫互助、平等友愛、安居樂業、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使整個綜合體文化具備有素質、有道德、有品位的“綠色化”結構因子,創造出綜合體全新的文化體系,并使這一先進的文化理念切切實實地貫穿在整個的綜合體建設之中,讓綜合體成為新型城市化、城鎮化的一顆燦爛的明珠。